-
风险投资
「独角兽」们的寒冬来了,这可能是给5.7万员工们最忠实的建议......
摘要: 据统计,仅在美国境内,91家「独角兽」公司的员工总数已经达到约5.7万人,而如今,这些人都可能和他们的CEO一起面临寒冬。尽管“独角兽”仍然是初创公司的金字招牌,但很多业内人士纷纷发出警告,所有人都不该再沉迷于识别这些“潜力股”了。而应该开始正视「面临寒冬」这个事实。
立冬刚过,北方已经是叶儿落雁南归的时节,接下来就要迎接小雪、大雪,真正拥抱冬天了。谁能想到在大洋彼岸的硅谷,人们正在为另一场冬天的降临做准备——它是属于“独角兽”的冬天。
不可否认,“独角兽”仍然是初创公司的金字招牌,它代表一家新生公司至少获得了10亿美元的市场估值。
可如今,我们不该再沉迷于识别这些“潜力股”,而应该开始帮助它们——不仅要帮它们活下来,还要让它们活得好一点,尽管接下来要面临的将是估值较低的一轮轮融资和风投退出的利空前景。毕竟,这些企业的兴衰也切实关系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据硅谷研究机构PitchBook最近的一次估算,仅在美国境内,91家独角兽公司的员工总数已经达到约5.7万人。
经典老片拳王系列的主人公洛奇说过,关键不在于你的拳打得多厉害,而是在遭到打击时能不断前进,被打趴下了还能站起来。所以,我们也应该提醒一下独角兽的掌门人和员工们了,从现在开始做好过冬准备吧。
如果你是“独角兽”的CEO
过去几年里,你的公司可能得到了一些有效的自由资本,这些“免费午餐”可能刺激你储备现金并增加开支。为了降低企业烧钱的速度,我建议,首先考虑缩减销售团队,企业的主要开支就是这些人的薪水。我建议你看看过去两个季度的数据,如果哪位销售代表竭尽全力还是无法完成销售配额,这样的人就应该是公司第一批裁员的目标。接下来还要裁减一类业绩不稳定的销售人员,他们可能在某个时期能够完成销售任务,却不能一直保持高水平。
近来,企业间的人才之争也成了“烧钱”的一大根源。经历大规模裁员以后,企业很难恢复招徕员工的势头。因此,不要为了未来发展而拼命裁撤一些岗位,可以在企业内部调整薪酬结构,从过去的经验里寻找解决思路。
一家叫做PayScale的薪酬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旧金山市业务开发代表一职的薪水就涨了18%。由于薪资急剧上涨,一年前的薪酬模式在旧金山湾区已经不再适用。要解决这个新问题,企业可以考虑调整薪酬结构,比如不再将业务开发代表的薪酬固定为某个数字,而是设立多个等级、分级对待。又或者,你完全可以放弃在旧金山地区招人,把业务开发代表团队设在旧金山以外的地区,许多投资公司都采取了这个策略。这种避其锋芒的用人方式在波士顿、亚特兰大、奥斯汀和丹佛都取得了成功。
对于工程部门,公司董事会一般都会给你施加压力,希望尽可能多地请工程师,扩大竞争优势。但新形势下,这类人才也应该区别对待:你需要优先考虑核心的工程技术人员,若有富余资源,则用以着力打造一支小规模的研发团队。如果你的公司设于旧金山,那我还是建议你从长计议,做好过紧日子的心理准备,考虑是否要转移工程团队,从而降低人力成本。
在市场营销方面,你得评估每分钱是否花得值得,投入的资金能否显著提高客户转化率。那些大笔砸钱打响品牌的活动,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做路牌广告、在贸易展会上开大型派对等,都可以削减相应经费。要是你购买过15个不同的SaaS(软件即服务)企业管理应用软件,现在也是时候砍掉一些了。
最后,你也应该适当忆苦思甜,回想2008-2010年金融危机以后业界普遍紧巴巴的年月,那时的创业者尚且不介意挤在斗室工作,往炉渣砖上搭块门板就能办公,你有什么理由独占2000美元一张的豪华办公桌?假如你刚刚签下500万美元的10年办公室租约,现在反悔还不晚,要知道,那可是在捉襟见肘的当下预支了500万美元。即便毁约退租赔掉100万美元,也可以拿回40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怎么想都是划算的买卖。
如果你是“独角兽”的员工
过去几年,“独角兽”公司在市场上特别吃得开,你的日子也滋润得很。
可惜,今年风气大变,就业的严峻形势像回到了2010-2011年,今后还会持续这样的新常态。要是你最近打算跳槽,以下建议能帮助你评估在未来东家会过得怎样:
首先,请正视现实,许多独角兽的员工都跟你一样,将迎来艰难的寒冬你和同事都面临实打实的失业风险,可能遭遇大范围裁员。盘算跳槽的时候,你有理由尽量找一家管理层公开透明的公司。在当前动荡的环境下,这种透明度尤其重要。即使环境变得更复杂,有些衡量企业管理层的标准仍然应该坚持。事实上,作为公司的一员,你比以往更有义务敦促管理层实现透明。
今后你会看到优胜劣汰,风投会弃一些“独角兽”而去,投入其他“小鲜肉”的怀抱——这不过是风险投资的本性。
其实,过去几年的确有一些产品和企业表现优异,向其真正的客户提供了货真价实的有用价值。如果那些企业和他们带来的所有便利都烟消云散,那才是最大的遗憾。2005年前后,曾有人悲观地断言,创业公司是没有希望的资产,我们中的很多人都经历过那个阶段。要是我们现在不能团结起来,不能扶持即将经历寒冬的独角兽公司,让十年前的悲观预测成真,伟大的创新就此止步,这才真是对时代的嘲弄。(本文首发钛媒体)
来源:Venturebeat.com
若离 / 翻译
Joyce / 编辑
链接:http://www.tmtpost.com/1464470.html
-
风险投资
刻通云 企业混合云打造者 获5000万风险投资
国内企业混合云平台和技术服务提供商 -- 上海刻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刻通云 KeyTone Cloud” )宣布,已获得戈壁投资和宽带资本共同领投的A轮融资,融资总规模达到5000万人民币。该笔资金将用于加大公司的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
刻通云 KeyTone Cloud 是由长期在美国硅谷和中国从事云计算服务的创始人姜林博士创立,初始团队由一批从2011初开始就在国内从事云平台开发及云服务的来自于盛大、百度和腾讯等公司的成员组成。KeyTone Cloud 的使命是通过打造“交钥匙”式的企业混合云服务平台并且联合运营商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托管的混合云服务,来释放云计算对中国企业的升级创新力量。刻通云提供“交钥匙”式的生产级的混合云平台,支持虚拟私有云构建的解决方案以及混合云部署和运营的需求。
“戈壁十分看好企业云服务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而刻通云提供的混合云平台和服务解决了企业对数据安全性和企业IT基础设施可控性的担忧。”戈壁投资合伙人朱璘认为,“刻通云卓越的团队凝聚力、敏锐的市场感觉,以及其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正确判断力令我们印象深刻。同时我们也十分看好刻通云在企业云计算市场的业务模式,这将帮助它们实现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宽带资本一直非常看好中国云计算的市场前景,目前已经投资了数家云计算的软硬件公司,宽带资本还将在企业云计算领域继续进行积极的、系统化的投资和布局。”此次共同领投的宽带资本合伙人刘唯认为,“云计算服务市场在中国还是处于一个很早的发展初期,中国的云服务市场规模占全球云服务市场的份额比例在低个位数,而美国则占60%以上的份额。在过去几年里云服务的商业模式已渐渐清晰,盈利模式已经‘初现曙光’。KeyTone Cloud 的优势是它的团队有着多年的云计算平台开发经验和云计算服务运维的技术积累,和其适合中国云计算市场和国情的运营模式和营收模式。”
对于 KeyTone Cloud 的定位和优势,刻通云 CEO 姜林博士表示:“KeyTone Cloud 是一个轻资产、技术驱动的云计算平台开发和技术运维服务公司。KeyTone Cloud 打造的适合中国运营商、中国企业用户、和中国运营环境的的 KeyTone Hybrid Cloud 混合云平台在其模块化架构、开放系统、避免供应商锁定、多云互联互通、尖端的IaaS2.0功能、自主可控等重要的因素上具有极大的竞争力。采用混合云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企业对使用公有云的安全和控制的顾虑。混合云比公有云可以提供更多的控制、更好的安全性、更好的可靠性和更好的性能;同时也可以利用到公有云的灵活、弹性、可扩展和低成本来满足本身的部分业务的需求。”
在创立 KeyTone Cloud 之前,姜林任盛大云的副总裁,负责盛大云开发、运营、技术支持、市场和商务拓展。姜林八十年代中期毕业于天津大学,后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并于1993年获博士学位。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曾先后在 Siemens, Lucent, BroadVision,WebEx 和 Cisco 等美国硅谷高科技公司从事互联网软件开发和云服务开发及运营等高层管理工作。
【文章来源:美通社】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