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成长
    全球金融科技平台 Intuit 收购人力资源平台 GoCo,打造中小企业一体化人力资本管理解决方案 【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 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平台 Intuit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NTU),旗下拥有 TurboTax、Credit Karma、QuickBooks 和 Mailchimp 等产品,今日宣布已签署协议,拟收购 GoCo——一家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现代化人力资源与福利解决方案的领先平台。此次收购将助力 Intuit 打造完整的人力资本管理(HCM)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一站式完成员工招聘、管理和发展。 Intuit 表示,GoCo 的加入将全面升级其 Payroll 薪资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 此次收购是 Intuit 拓展中型企业市场战略中的关键一步,旨在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平台,帮助他们更高效地运营并推动业务增长。收购完成后,GoCo 的功能将率先整合进 Intuit 的 Enterprise Suite 和 QuickBooks Payroll 中,供使用 Premium(高级)或 Elite(精英)版薪资服务的美国客户使用。Intuit Enterprise Suite 于2024年推出,是一套可配置、可扩展的集成财务产品组合,专为中型企业设计,提升生产力与盈利能力。 Intuit Workforce Solutions 副总裁兼细分市场负责人 Olivier Bartholot 表示:“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他们需要更高效地招聘、入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提供全面的福利并确保合规,而这一切需要一个集中的员工信息系统。GoCo 将其世界级的人力资源与福利管理能力带入我们的产品体系,我们将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完整的HCM解决方案,助力他们管理团队、提升效率并实现更快增长。” GoCo 成立于2015年,主要服务中小型企业,提供从招聘、入职、员工管理到福利配置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其AI工具将与 Intuit 强大的数据资源和人工智能能力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平台的智能化体验,为HR团队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洞察与自动化服务。GoCo 的功能将无缝整合进 Intuit Enterprise Suite 和 QuickBooks Payroll——后者目前在美国为超过1800万名员工提供薪资服务。 GoCo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Nir Leibovich 表示:“十多年来,我们始终以帮助中小企业减少HR事务性工作为使命,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建设幸福、高效的团队。我们很高兴能够加入 Intuit,共同打造企业唯一需要的团队管理平台。” 此次交易预计将在 Intuit 2025 财年第四季度完成,交易的财务细节尚未披露。 关于 Intuit Intuit 是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平台,致力于帮助全球个人和社区实现繁荣。其核心产品包括 TurboTax、Credit Karma、QuickBooks 和 Mailchimp,服务于全球约1亿用户。Intuit 坚信,每个人都应拥有实现财务成功的机会,并不断创新,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更多信息请访问 Intuit.com。 关于 GoCo GoCo 是一家屡获殊荣的人力资源平台,专为中小型企业设计。其产品被评为2024年HR科技大奖“最佳中小企业解决方案”,并因卓越客户服务获得 Stevie® Awards 和 Business Intelligence Group 的认可。GoCo 的平台涵盖招聘入职、福利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系统,以强大的自动化、可配置流程与直观体验,帮助企业简化HR流程,建设更高效、幸福的团队。
    团队成长
    2025年04月24日
  • 团队成长
    团队的成长性必须二次导为正 本文是与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女士的聊天沟通整理而成。郎女士是投资圈里不多的女性投资高层,带着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细致,在用户消费级市场、开发者服务等多个领域均有投资项目。   今年5月份时,互联网女皇出的报告里面,提到三大块的人生消费大头,第一个是“住”、第二大是“行”、第三大是“吃”。而在这三个大市场中,正因为蕴含着太大的消费能力,虽然空间很大,但是竞争也最为激烈。   比如从2014年开始就红透半边天的打车和拼车市场,砸了几十个亿,目前依然还是多家竞争的状态。而且由于钱太多,走到最后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但是要杀入这样的红海市场,在早期团队特别重要,而到后期也不是钱说了算!   团队的成长性必须二次导为正 我特别看重团队的执行力,喜欢奔跑速度快的团队。这种团队意味着什么呢,业务数据曲线二次导为正。一次导为正二次导为零是条直线。即使斜率再高想象区间也是一定的。二次导为正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指数级别的增长。二次导为负是那种抛物线。所以早期项目我就赌那种二次导为正的那种项目。从创始人到团队,都能快速高效地决策、推进、落地。   有些人认为只有用户类产品或者O2O的产品才看中团队执行力,而企业及的产品更讲究系打磨。但其实细打磨也需要执行力,只是用户消费类产品会更强调产品端的用体验,而O2O的产品则非常需要强大的线下执行力来做支撑。   比如创新工场投资的成长速度比较快的企业天天用车,从推出至今日成单量增长迅速。另一个投资项目房产销冠,从成立至今一年多,已经扩了22个城市,估值14个月涨了90倍。而且房产销冠的执行力强到什么程度,销冠每进入一个新的城市,通过两到三个月的落地运营,单地运营,单月渠道成交量就有明显上涨。其实这两个项目的创始人翟光龙和黄卫新两个人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是从线下走到线上的。他们在线下积攒的对这个领域的积累或是线下布局和执行力速度是之前就已经有过验证的。   除了整个团队的执行力以外,在团队快速奔跑的过程中,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很重要。因为你要急速扩张的时候要有人,在拼杀的过程中,你需要团队的成长能够跟上业务的发展,就必须用最匹配的速度将最好的人招到旗下,而且是心服口服的和团队一起奔跑,这点其实是比较难的。创业团队招人一直是一个公认的难题,资金有限、工作时长都和大公司没法比,必须是有一拨认同你的创业理念、认同这个创业项目的未来的人加进来和团队一起往前跑,去继续攻城拔寨地占领市场份额。所以创始团队除了能从10做到100,他还必须有大视野和团队管理能力。在红海拼杀中,总不可能一直是个人战,你必须带着团队去打。   红海中的拼杀不是钱说了算 进入红海拼杀,一定要有某个契机,绝不是一个平的市场,要创业者单独凭一己之力去撬动。比如出租车市场,只有等到马云和马化腾抢进去撬动这市场,把卡都绑进来,创业团队才可以想之后是不是可以去动私家车的念头。   汪华也经常说,创业者要做的事情永远是点燃那个沾满汽油的纸,只有万事具备了,你才能去做那个东风。比如1999、2000年前后,有很多创业者做电商,他们并不比刘强东笨,但是当时中国的网银还很难用,用户线上支付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物流配送的生态更是几乎等于零,当时的一批创业团队的失败是必然的。所以创业团队不要想着去撬动一个平衡度非常好的市场,而必须等到市场的平衡被某个外力因素所破坏,不管是政策、还是新的技术储备等,创业者才可以快速找到某个切入点快速撕开口子冲进去占领市场。   进入市场的早期如此,到了竞争胶着的后期同样如此。当竞争变得胶着,需要一些外力的因素去打破这个平衡的时候,外力的来源可能来自政策的变化、或者团队是否选对了投资人。   选择对的投资人,不仅能在资源、人脉上提供支持,而且在关键时刻能够和你一起共进退。在这样的行业创业(指O2O),千万不要选择保守的投资人!当竞争白热化,需要死拼的时候,投资人的决心非常重要。58和赶集之间的广告大战,如果不是华坪4000万美金加上另外4000万的reserve,格局一定不一样所以该扩张的时候该拼的时候一定要往前冲,而且要足够狠,有魄力和第一名竞争!   在中国,政策的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专车是否合法政府的一纸文书就可以做一个决断,所以作为创业者来说,一定要学会搭住中国政府的脉,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维稳,在维稳的前提下快速扩张,一旦扩张到很大比例的民众都用上了,政府就很难再干预了,因为干预反而动了维稳这条线。所以在这类创业红海中,绝对不能磨洋工。   你的机会在哪里? 去年初投资房产销冠的时候,当时还没有共享经济、C2C的概念,但是我看好这个领域,觉得这个领域是有机会的,当时还创造了一个词叫P2P(Person to Person)。我当时就认为这种P2P的方式可以提高整个社会化效用,因为他是能够调用社会闲置资源,真正提高供给的,后来就出来了很多的概念,共享经济,C2C等,以及Airbnb、Uber这样的产品为大家所熟悉。   今天我依然认为共享经济这样的模式是非常有机会遍地开花的,而且在出行、房产、美食领域有许多细分的市场可以切入。比如停车位的共享、外卖、公共出行、货物运输等等等等都有机会,但是谁能脱颖而出,用自己的方式做起来并且做下去,我觉得还是要看产品是不是靠谱、团队是不是靠谱。   而且对于创业团队来说,进入一个红海的市场之后,你会发现别人的战火很容易会烧到你的身上。比如现在我们投资的天天用车和51用车,以及嘀嗒用车,做的是私家车拼车出行,我始终认为专车市场不管是Uber还是快车,它没有解决社会效率的问题,只有拼车才解决了出行效率的问题。但专车这么烧钱一定会烧到这种原本不想拉黑活的私家车车主,有可能“黑车市场”整个就把拼车市场烧光了。所以在这一劫里拼车软件能不能躲得过去,也有很大的变数。   创业者千万不要哪热去扎哪,而是关注你自己在哪强,这一点尤为重要。我看到过有创业者一个华丽大转身做和他原来不相关的,这样的失败概率真的很高。首先团队就很难建立,因为你自己都不懂,怎么找到懂的团队和人才呢?只能碰运气,而碰运气的失败率是很高的。   所谓的遍地开花,就是创业的机会对于大家都来了,但是不是你的机会就靠你自己了!   来源:36氪,作者:创新工场
    团队成长
    2015年07月22日